日前,作为“呼南大通道”重要节点的襄荆高铁于9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,西十高铁也将于2026年建成通车。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加速由传统交通要冲向现代化、节点型高铁枢纽跃升。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深刻重塑,更将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。
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。襄阳地处我国中部,素有“南船北马、七省通衢”之称。随着国家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主通道的持续加密,襄阳的区位优势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交通优势。襄荆高铁北接郑渝,南连沪汉蓉,西十高铁则无缝衔接福银通道,使襄阳成为连接华北、华中、西北、西南的关键节点。这种“十字形”枢纽格局,极大提升了襄阳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的能级,使其从“途经地”升级为“组织点”,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。
节点型枢纽的价值,远不止于通行便利。它意味着更高效的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在此集聚与扩散。对于襄阳而言,这既是重大机遇,也是崭新课题。机遇在于,更紧密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,能更好承接产业转移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同时,“高铁经济”将直接带动商贸、旅游、现代服务业发展,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。课题则在于,如何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避免“枢纽”沦为单纯的“通道”。这要求城市治理者具备前瞻眼光,做好枢纽经济这篇大文章。
一方面,要强“内功”。加强高铁站场与城市公共交通、公路、航空等无缝衔接,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,提升换乘效率和服务品质。围绕枢纽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,吸引高端要素资源,避免“虹吸效应”带来的空洞化风险。另一方面,要促“协同”。襄阳应加强与“襄十随神”城市群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动,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产业发展互补、生态环境共保、公共服务共享,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,使枢纽效应惠及更广区域。
“交通兴,百业兴。”襄阳迈向节点型高铁枢纽,是我国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的一个生动缩影。期待襄阳能把握机遇,以枢纽之“便”促发展之“变”,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,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(万斌超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